百余家软件园区畅谈发展经验 创建高质量中国软件名园研讨会在渝举办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正进入结构优化、快速迭代的关键期,如何聚人气、盘存量、育增量,是摆在全国软件从业者、软件园运营者、区域管理者面前的问题。2022年底,工信部正式印发了《中国软件名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为新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1月11日,由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组织,重庆软件园、中国信息化周报承办的创建高质量中国软件名园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重庆举办,全国百余家软件园区负责人齐聚山城,交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最新趋势,畅谈软件名园创建、产业政策落实落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经验做法。

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载体

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业务收入从2015年的4.28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16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3.8%,占信息产业比重从2015年的28%增长到2020年的40%。《“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作为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的重要载体,各地的软件产业园承载了国内绝大部分的软件产业。2020年,全国268家软件园区贡献了75%以上的软件业务收入。根据最新统计,全国近350家软件园区汇聚了超5万家软件企业,成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重点推进中国软件名园创建工作,加快实现软件园区的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管理办法》明确了申请创建园区的具体条件,“一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度较高,业务收入规模、增速比较优势明显;二是具有一定产业特色,拥有若干知名软件企业和产品,对城市主导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应用支撑能力;三是在服务软件企业方面,拥有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提供适配验证、体验推广、企业孵化、投资融资、法律服务、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

中科院软件所、青岛工业软件研究所所长滕东兴在会上指出:软件园区作为软件技术创新的主舞台、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载体、软件应用推广的重要源头,在产业创新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引导软件园区高水平建设名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意义重大。

差异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针对软件园区特色化发展,《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中国软件名园特色方向包括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兴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软件园区作为核心产业载体,也是推动我国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窗口。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副院长张小洪认为,新技术的作用体现为通过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而融合不仅能够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让其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滕东兴认为,软件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以信息安全和产业安全为抓手,实现基础软件的安全自主可控,形成基础软件的应用生态;实现工业软件自主可控,加强工业软件的应用共享协同。

伴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各地的软件园区也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路径和模式。

中关村软件园副总经理邓延嵘介绍,中关村软件园重点聚焦芯片、开源两大赛道,不断完善园区创新生态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开放实验室、检测工具等方式,在园区内形成了很好的产业集聚和高端应用。

杭州东部软件园副总经理宋述东表示,杭州东部软件园作为浙江省首家企业化运作的软件园区,通过输出更好的科技创业服务和投融资服务,不断提升园区品质。

厦门软件园肖志承介绍,厦门充分依托“侨、台、特”等区位优势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特色,实现了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园区高度重视企业自身造血能力和高端人才引进能力建设,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提供相关专项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为展现过去一年各地软件园区的发展进步,活动主办方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现场公布了“2022年高质量发展园区”和“2022年度创新活力园区”,并举行授牌仪式。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秘书长宋波表示,联盟将依托赛迪研究院的优势资源,在思路谋划、资源整合,推动园区动能提档升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等方面,帮助园区争创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