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建科技发不起工资,“鼓励”400多名员工主动辞职

上周,有一位在思建科技做研发的小兄弟给我打电话,让我帮他留意工作机会。我很惊讶,你不是刚刚跳过去吗,怎么又要找工作?他说,嗨,别提了,思建科技发不起工资了,我已经离职了。

不太可能吧?2016年,这家车联网科技公司在重庆简直出尽了风头,骑在车联网的风口上,做着炫酷的汽车盒子,参与全国市场的角逐,已经成为国内汽车OBD盒子的一股主要力量,洋气十足,一点都不像其它充满火锅味的本土互联网公司。

我另一位做猎头的朋友,几个月前还告诉我,思建科技风头正劲,在技术人才市场挖角,简直可以用“不计成本”来形容,思建科技看中的人,往往志在必得,连猪八戒网、中移物联网等大公司的HR都撬不动。

我这位小兄弟,当时就同时被两家公司的猎头看上,相互抬价后,思建科技以月薪翻番的条件将其挖去,没想到不到一年时间,就发不起工资了。

而据他透露,思建科技为了活命,正在上演一场“自助式裁员”,从年前顶峰时期的600多人,已经削减到了不足200人,员工还在陆续离开。

什么是“自助式裁员”呢?就是公司不主动裁员,而在发不起工资的情况下,等着员工主动提出辞职,从而避免赔偿。

一波三折的工资,终于停发了

前几天我刚好在洪湖西路附近办事,思建科技就在附近,就顺便去看了看。

思建科技的办公室,位于北部新区软件园C栋8-12楼共4层,紧挨着腾讯大厦,搬来才半年多,在百度地图中,这栋楼已被命名为“驾图大厦”,而“驾图”,正式思建科技旗下的产品品牌。

刚出8楼的电梯,迎面碰到一个大妈,劈头盖脸就问我:“你就是这层楼的新租户吗?你搬进来需要绿植可以找我啊!”显然她认错了人。出了电梯,旁边的门上还挂着“圣诞快乐”的彩旗,标有思建科技logo的前台,空无一人,灯也灭着,再往里走,就是已经搬得空荡荡的大办公室了,只有最里面的一个小角落亮着灯,零散坐着几个人。绿植大妈说,这几个人是思建科技在8楼最后的员工了,很快也将搬到楼上,这层楼“思建用不着了”,将整体出租,而她就是来守株待兔,等着卖绿植给新租户的。

每月5日,是思建科技工资日,然而2016年11月5日 ,思建科技的员工并没有收到工资,当时的解释是“员工操作失误”,周五之前会补发。奇怪的是,这位“操作失误”的员工后来还被评为优秀员工。转眼之间周五到了,恰好是“双11”,寄望于网络购物剁手一把的思建员工们,还是没有等来工资,这一次公司以小道消息的形式给各个主管放话,进而传达给员工,说是公司正在融资,要走“验资程序”,出于融资估值的博弈,不能让投资方知道公司资金不多,所以工资先放在账上,缓缓再发。直到11月20日,在迟到了半个月之后,员工终于收到了工资。

而次月的工资,被拖得更久,1月份底临近春节才发。此后,思建科技再也没有发过工资了,至今已经累计拖欠了三个月。

员工们当然并不傻,大家都心知肚明,公司没钱了。

早在元旦前,公司内部就有传言,董事长刘章毅为了救急,自己抵押了一块土地拿出1000万元维持公司运营。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有1000万了,怎么还不发工资呢?我们来算一笔账:

整个2016年,思建科技都在高歌猛进,猎头朋友说“思建科技挖人不计成本”的时候,恰恰是其团队扩张最疯狂的时候。到年底,思建团队规模达到了600多人,其中光是技术研发团队就达到了250人以上(重庆软件研发150多人,深圳硬件研发100多人),技术岗位普遍薪资较高,平均月薪过万,250人月工资就是250万。而其余的300多人中,虽然运营团队平均薪资略低,但是高管团队普遍较高,传说“公司管理层一级部门长工资5万”,加起来应该也不低于250万。

也就是说,思建科技仅仅是员工工资成本,每个月大概都需要500万,这还不算日常运营与业务成本!假如刘章毅1000万押地救急确有其事,也不过仅仅够发那最后的两次工资而已。

然后呢?思建科技应该是真没钱了。

愿走的走,愿留的留,反正都没钱发

12月中旬,思建科技内部宣称,新的投资方已经谈好,只是还没有入资,公司是“有钱”的,账面上有“几千万”,但是要保证公司的运营,4月份统一发放工资。员工愿走愿留,全凭自愿。愿意留下的员工,4月份一起结算工资;不愿意留下来的员工,主动离职的话可以多算半个月工资,当然,也是要新融资到位才能兑现。

说白了,这其实就是在“鼓励”员工主动辞职,因为这样可以免于劳动法规定的裁员赔偿,公司发不起工资情愿干耗着,也不愿意主动裁员。

绝大部分的人就是从这个节点开始离职的,因为他们不相信公司的说辞,几乎没人认为公司账面上还有“几千万”了,暂时选择留下的,也无非是暂时找不到好的去处,留下碰运气而已。

对于公司经营者来说,这几近“无为”的裁员策略,简直就是“明知命不久矣”的“等死行为”,这种情况下,往往优秀的人最先出逃,因为他们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而这些人,才是思建科技的核心资源。但凡觉得还有生存希望,企业都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劝留核心团队,劝退非核心团队。

但是在思建科技,却是无差别的“鼓励”主动辞职,愿走的走,愿留的留,反正都没钱发。

来,看我的口型:简直蠢透了!

无论公司发展的顺利,还是走得艰难,员工都是公司最核心的资源。特别是在渴望融资的互联网时代,已经离职与尚且在职的员工,都是你业界口碑的最核心信息来源,任何员工在知乎或者百度知道的一句吐槽,都有可能将你的潜在投资人拒之门外。

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我发现2015年7月,思建科技还曾经组织过“思建老员工感谢宴”,按理说,至少当时,这仍是一家对于员工口碑颇有管理意识的公司,不知道为什么在短短两年后,会蠢到对员工犯下欠薪+无赔偿放逐的错!

融资呢?传说中的融资会在4月份到吗?无论是留下的员工,还是“自助式裁员”的员工,都关心这个问题。

然而,至少截至3月中旬,对于思建科技而言,仍没有成功融资的准确信号,反而3月6日,思建科技CEO葛建东、副总裁罗能铁的一条股权出质的信息,间接反映出了思建科技似乎离正常的股权融资更遥远了:葛建东和罗能铁二人,各自出质1384675股股份给昌顺达集团有限公司,合计占整个公司股权比例的5%,获得资金金额不详。

而昌顺达集团注册地在深圳,主营业务是汽车产业投资,投资了多家汽车运输、租赁、贸易、物流以及车联网领域的科技公司。

资金危机之下的出质,毕竟不是正常的股权融资,据一位思建科技前员工估算,获得流动资金不会超过300万。对于深陷危机的思建科技而言,这点钱不过是杯水车薪。

思建科技还有投资价值吗?

恰好,曾经有朋友送过我一个驾图盒子,之前一直没有安装。为了了解思建科技的产品,这几天装上去体验了一把。

怎么说呢,从实际功能的角度来说,驾图盒子和其他品牌的OBD盒子一样,都大同小异,无非是围绕OBD接口,以OBD 设备+APP 模式提供测速、油量、距离、故障监测、违章查询、驾驶打分等基础功能,而这些功能和数据,大部分可以通过汽车本身的仪表盘得知。更多关于空调、车门、灯光等提升驾乘体验的控制功能,则因为各大汽车厂商的不开放,没法实现。

事实上,追溯OBD接口的起源,它最初也只是一个以尾气检测开始而不断发展起来的标准检测入口而已,显然承担不了“车联网”这一互联网时代的全新使命。

2014年,“车联网”概念大热,被称为“OBD元年”,当年便有超过3000家国内外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涉足OBD盒子的研发与销售。然而两年过后的2016年,OBD逐步退烧,其中大部分的公司,都转型去做其他的去了。

剩下仍在生产OBD盒子的企业,也并没有把主要战略押宝在OBD上,而是都有自己的成熟主业,它们的营收能够补贴OBD盒子这一块的亏损。

比如OBD盒子领域的领军企业元征科技,成立于1992年,最先是做汽车检测设备起家,早在车联网概念到来之前,就已经通过汽车诊断、检测、养护、轮胎设备研发生产,2002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11年转至香港主板,OBD盒子亏一点微不足道。

又比如九五智驾,也是思建科技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其核心业务也不是OBD盒子,而是车载多媒体导航设备,以及为奔驰、捷豹等众多汽车厂商提供车联网研发与运营服务,于2014年在新三板挂牌,OBD的战略性亏损,同样输得起。

还有一些OBD厂商,比如腾讯路宝、图吧汽车卫士等,是互联网企业的旗下布局,后台实力更强,更不会受到资金链的考验。

仿佛整个OBD盒子领域,只有思建科技一家企业,是完全靠外部风险投资输血支撑的,而没有自我造血功能。思建科技的核心产品只是一款OBD盒子,与远大空调合作的车用空气净化器,2016年12月底才开始推向市场,更加落后于竞争对手,显然也承担不起挽救公司危难的重任。

那么思建科技的驾图盒子,到底销售了多少,又有多少营收呢?

思建科技对外宣称有300万用户,活跃用户100万,而据离职员工透露,这个水分实在是太大了。驾图盒子几代产品累计销售量只不过70、80万的级别,而日活跃用户仅有12万左右。这70、80万只驾图盒子,每只成本100元左右,为了冲量,绝大多数是以50、60元的价格,亏钱通过4S店等渠道,然后再赠送给用户的。也就是说,盒子是卖一只亏一只,而且冲量效果也并不好,规模实在是太小了。

而思建科技一直对外宣称的汽车后市场“智慧汽车生活服务”,可以为汽车后服务、汽车保险等提供大数据服务赚钱,更是理论推演而已,毕竟用户基数小,“基本没有多少营收,模式也比较粗放,基本就是将用户数据给保险公司,让别人用于电话营销”。

OBD盒子市场已经趋冷两年了,互联网风险投资也在2016年集体收缩过冬,在这种情况下,思建科技能顺利融资吗?

风险投资,从来只懂得锦上添花,又何尝会雪中送炭?只能说,思建科技的融资机会,实在是太渺茫了。

创业公司的资金链生死劫

还是做记者的时候,我混迹于互联网圈儿,经常会采访一些已经颇具成就的明星公司创始人,面对他们总能听到一些互联网创业的江湖规矩,常听到的一句是:创业公司怎么能考虑赚钱的事儿呢?那些柴米油盐的人间烟火,总有风险投资追着打理。

以至于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创业只有被撑死的孬种,没有被饿死的英雄。

直到自己创业之后,才豁然惊醒,那些曾经坐在我面前的创业英雄,并不是创业江湖的全部,他们是踩着满地的尸骨,才来到我面前的。甚至他们中的很多人,请我喝咖啡的钱,都是用性命从魔鬼那赊来的。

而那些尸骨中,饿死的远比战死的多。

哪怕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创业英雄们,也几乎全都经历过资金链断裂的生死关头。

刘强东说他创业遇到最恐惧的时刻,是2008年全球经融危机,京东正需要钱的时候,全球的融资环境恶化了,他一夜之间急白了几撮头发。

王兴对我说,经历过校内网的失败,永远都不再允许自己陷身资金链断裂的境地,因此创办美团之后,好几次上一轮的钱还没开始花,就开始融下一轮。

而同样在重庆,两年前融资26亿元、估值超百亿的猪八戒网,据说至今仍有20多亿趴在账上没用,前几年猪八戒网也曾经历资金链危机,无论多么缥缈、多么不靠谱的投资机构和引荐人,朱明跃都要挨个拜访,寻求活下来的一线生机,那种煎熬实在是让人没勇气重新再来一次。

所以,再次面对创业者,无论其表面是成功还是失败、强大还是弱小,首先最先让我肃然起敬的,往往总是那种“活着的从容”。

互联网创业者,能“从容地活着”就是最大的成功。

创业公司没钱了怎么办?

可是互联网创业的一帆风顺,反而是一件低概率的事情,万一创业公司没钱了,又该怎么办?

五年前,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名头挺大的互联网企业创始人,他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烧掉了所有的风险投资,欠供应商的货款,欠员工的工资,甚至和投资人决裂,然后把自己的所有积蓄和房子都压了进去,最终烧到一毛钱不剩,从此一蹶不振,隐退江湖整整三年。

后来,他和我说,创业公司没钱了是常态,但是要时刻铭记几点:

1、不要赖人账,留好应付款。永远不要熬到弹尽粮绝,为合作伙伴留有余地,创业失败大可换个山头,登高一呼从头再来,但是一味强求,丢掉伙伴的信任,将永远捡不回。

2、不要欠工资,留好赔偿金。永远不要亏欠陪你打拼的员工,他们将最宝贵的机会成本押在你身上,上班陪你拼命,下班还要养家,你辜负了他们,将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

3、不要去楼顶,留得青山在。永远不要放弃曾经努力的自己,不要相信世界上有天使,但必须相信你自己。

三年后,这位大佬再次出山,继续创业,现在仍然在路上,不见得有多成功,起码更从容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别人的故事,思建科技的路该怎么走?当下的困局又该怎么破?除了思建自己,没人能代替它去挣扎。

可是,退一步讲,万一思建科技4月份融到资了,领到工资的离职员工显然是回不去了,那么领到工资的在职员工,又真的会留下来吗?

【转自微信公众号“开山猴”,原作者“老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