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VR行业,VR实体店经营者现身说法【对话】

梦神科技打造的线下店品牌——梦语者,所采用的设备是由冯博亲自设计、制造的人机互动VR体验舱,可以多台任意拼接,拆装方便,目前已经更新到1.0版本,增加了液压升降平台结构,让VR沉浸体验更丰富。

“太浮躁,恨不得今天投入100块,明天就回报100万。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花精力,甚至于冒着风险来做。”

梦神科技 CEO 冯博,VR行业践行者,“梦语者”VR体验店品牌创始人,曾做过10余年电影特效,后亲自研发、设计、制造出人机互动VR体验舱。
梦神科技 CEO 冯博,VR行业践行者,“梦语者”VR体验店品牌创始人,曾做过10余年电影特效,后亲自研发、设计、制造出人机互动VR体验舱。

?零镜网:您是怎么进入VR行业的?

:以前一直做三维动画和电影特效,2012年后偶然接触到Oculus(当时还在众筹阶段),非常着迷,便想到做一些超出电影范畴的新领域研究,于是毅然辞去公司高管职务开始创业,一干就是4年。

?零镜网:那您觉得目前VR行业有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吗?

:要看在什么程度上来界定它的成熟。如果从To C端(消费)来看那还早,要达到像今天手机产品这么成熟的话,那起码是10年以上的事。如果说To B端(商用),比如专门针对房地产做的VR工具,针对线下体验店的设备,或者针对景区的、医疗的、模拟训练的VR项目,这些领域会在近两三年逐渐成熟。

?零镜网:您认为目前VR线下店不赚钱的核心问题在哪?

冯:VR体验店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让第一批体验者肯掏钱,体验完后还想继续体验。我的答案是你需要提供一个综合的方案。可能有人会说,我摆一个“蛋椅”,就有很多人来买单。没错,但那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VR,这只是在消费人们的好奇心。好奇心,大家都知道是不能长久的。

2

?零镜网:所以您认为VR体验店这种商业模式并不成立?

:成立,还是要看你在什么程度上界定它。如果你指望一个店,能像某些暴利或奢侈品行业那样赚很多钱,它不成立;但是如果用这个店来产生更多的附加值,或者说让这个线下体验店形成一个生态链,它是绝对成立的。

?零镜网:什么样的生态链?能举个例子吗?

:比如VR线下体验店可以承载一种现象、一种社交,或者像电竞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这需要VR线下店提供一个综合的服务体验,就不是仅仅卖票那么简单,有点类似网吧这种商业模式,向网咖转型,再到今天电竞馆的商业模式。

然而,目前国内的VR线下店有一多半都是两三个蛋壳摆在那里,它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这些店生命周期一般是2到3个月,玩的是快速变现,打一枪,换个地方,但这其实是对VR行业很大的伤害。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是想做成门店,装修比较漂亮,盈利不一定多,但是它的商业模式是成立,可持续经营。

?零镜网:能透露一下梦语者体验店目前的经营情况吗?

:梦语者是我们直营店的品牌,经营快一年了,一家店收入在100万左右。店里所采用的还是我们第零代“造梦舱”,而最新的1.0版产品会比上一代体验更好。同时,我们上个月在连云港做了第一家加盟店,他们采用的是1.0版的造梦舱,从门票销售情况来看非常好,开业10天就有10万收入。所以我们很有信心,明年将业绩翻倍,提升到200万。未来随着设备的进一步升级,业绩也会继续提升。

?零镜网:梦语者与其他VR体验店有什么不同,优势在内容?还是硬件?

:我们公司的优势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把体验店从头做到尾。现在很多内容团队苦恼,我到底应该开发什么内容吸引人?硬件团队苦恼,我到底应该开发什么样成本的眼镜,4k还是6k?体验店的人苦恼,我到底应该买蛋壳呢,还是什么牌子的“跑步机”?其实他们都是有断层的,他们互相之间没有串联起来思考问题。而我们知道,以今天VR行业的发展水平,如何能打造出一款勉强能被买单的产品。

这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因为需要掌握硬件、软件、运营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可能很多公司在某一项上能做到90分,但是其他方面只有20分,综合起来看都是不合格的。只有当你各方面都做到60分,才算是一个基本合格的产品。

5

拿“造梦舱”举例,它解决了人们在VR世界里移动行走的问题,互动的问题,地板反馈的问题,并且安全性也考虑到了,还有成本控制。“造梦舱”是整体带装修的设备,连灯光和照明都带,他可以像积木一样拼接扩展,无限延伸,还可以联网。他的隐性成本也会比传统装修或者其他VR体验设备低很多,模块化设计,拆装方便。我们从进场装修、运营、管理以及升级,甚至包括它未来离开经营地点的拆装都考虑了,而且它绝大部分是金属做的,对于商场严格的一级消防来讲也是毫无问题的。

?零镜网:从你们实际经营来看,哪一类VR游戏在店里更受欢迎呢??

:我们现在原创了十几部作品,几乎每一个方向都有涉及,比如卡通的、写实的、旅游的、冒险的,或者是射击的、恐怖的……然而结果出乎预料,这些作品各有各的粉丝,没有哪一类能称得上绝对主流。虽然大家都以为现在流行开发射击类游戏,像《雇佣兵》那样的FPS,但其实我们发现,当这个东西多了之后,用户就开始厌倦。VR一定要找新鲜出炉的内容,切莫跟风。

6

7

8
梦神科技的实验室一瞥,这些小器件都是冯博亲手设计。

?零镜网:对于VR体验店的内容经营,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冯: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就是高频的、猛烈的互动游戏。比如我们自有IP的《梦语者联盟》,它里面就有很多不同的英雄和故事,有点像《英雄联盟》,或者是《守望先锋》,玩家可以在里面穿梭飞行、射击,同时利用我们的力臂系统得到控制和保护。第二呢,就是短剧类的VR内容。无论是奇妙的、恐怖的、惊险的剧本,利用VR的特点进行多结局的设定,这类内容属于轻度互动,特别适合女生和普通的不怎么玩游戏的小白用户。

那么等小白用户体验过轻度VR互动后,会有相当比例会愿意尝试重度的VR游戏。同样,射击类的重度互动玩家也不可能长时间玩,会很累,说不定也希望放松一下玩一些智力挑战类游戏,探索不同的故事结局。这两种路线结合起来,就可以吸引到玩游戏的发烧友和不玩游戏的普通人。

9
冯博是“半道出家”,从做内容到搞硬件,每天只睡3-4小时。他说VR很特殊,软件硬件必须密切配合,单纯做一项都很难成功。

 

?零镜网:我留意到你们用的头显是Oculus而非惯用的Vive,为什么?

:HTC Vive虽然是一个很亮的技术,但是相比起来,我认为Oculus更适合我们这种业态。或者从售后的角度来看,Oculus更简单一些。

?零镜网:为什么说HTC Vive不太适合你们这个业态?

冯:首先就是它的平效比(每平米的收益)。Vive优势是空间定位,它需要4*4米以上的空间,但是对于VR体验店来说,商场的面积直接与租金挂钩,如此大的面积只能让1个人玩,显然是不被接受的。虽然HTC也可以多人玩,但是你会发现,他们的干扰现象非常严重。

其次是故障率。LightHouse光塔稍微有一点震动,或者移动,它都会瞬间白屏,对于现场的使用环境有很严格的要求和限制。而且它对周边的强光和磁场反应特别敏感,我们的设备带有磁场,曾经不小心毁掉过一对LightHouse。第三就是安全性。玩Vive很容易把周围人或设备打到。

10

11

12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设计“造梦舱”时就想到了用力臂来解决移动和身体支撑的问题(向前倾斜身体,玩家即在VR里向前移动,转身和其他方向移动同理),用Leap Motion来解决手势识别,并且造梦舱的占地面积很小,作为线下体验店或者一些To B商业应用更适合。

我接触的很多商家给我反馈是:他们觉得HTC摆一台就够了,只是噱头。因为它的盈利能力还不如一些落后的蛋椅。所以Vive其实是一个比较不错而又尴尬的技术,未来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

?零镜网:为什么您认为VR看房、VR旅游这类To B应用都是伪命题?

:不能说全部都是,但是大部分VR项目没有搞清楚用户的根本需求。比如有人和汽车厂商合作,让用户模拟驾驶新车。可是顾客都想驾驶真车,真真切切看到、摸到内饰。再比如VR看房,买房是个巨大的投资,顾客一定会到现场去看。他其实不光想看你给我呈现的内容,更想看你没给我讲到的瑕疵,比如房屋周围有没有化粪池、变电站什么的,所以顾客是基于不信任前提去看的,你用VR能解决他的问题吗?再说说旅游,我今天去金佛山不是因为我没见过它,而是想体验旅游的心情。当然我不说每一个人,但是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旅行的需求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需求。你给我一个360度全景就能满足我吗?

我说的伪命题,是指哪些原本就能真实触及的体验,干嘛还要虚拟现实呢?VR应该定位于极限跳伞,或者登陆月球这种没办法轻易实现的体验。

?【延伸阅读】VR创业小团队的经营之道??

“只要成本控制得当,依靠To B和线下店To C业务,就可以自给自足。此外,我们也会尝试VR设备租赁业务。”

13

?零镜网:您对公司未来的商业模式是怎样规划的?

:短期内我们不会走量产的道路,也不会冒进扩张,我们会走质量和创意路线。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就是不会参与到其他同行业的山寨恶性竞争里面。第二,我们人员的研发成本控制得当,可以持续完成对这个新行业的持续探索和产品快速迭代。另外,很多人觉得VR可能是短时间的火热,开店风险大,又想尝试怎么办?那我们就提供设备租赁业务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最小的代价下,兼顾了To B和To C的需求。明年继续深耕细作,只会小步快跑,不会放开奔跑。我相信我们后面的奔跑才会跑得比较稳健、比较健康。

14
冯博每天都会把要做的事情写在自己办公室的玻璃墙上。

?零镜网:如果有资本的支持,是否可以跑得快一点,快速试错?

: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VR行业很特殊,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未来几年可能都无法成熟、规范,除非你是天才,但是天才也很难啊,因为周边的产业没跟上,没有8k屏啊(暗示目前VR显示效果依然难以让人接受)。而资本需求是快速变现和成长,你拿了投资人的钱,必定要把财务报表做好看,不管产品靠不靠普,先卖1000套出去。结果收到的回馈是返修率惊人,既伤害了品牌,也伤害我们这些真正爱好和愿意在这个行业深耕的企业。

当然我不敢说所有拿了投资人钱的VR公司都是圈钱和讲故事的,反正现象的确存在,下半年VR行业投资锐减就是证明。

15

我们是一个内容起家的团队,但为什么现在除了眼镜以外,各个环节从硬件设计到内容制作,从门店装修到运营维护都在做?就是因为VR行业没有标准,你开发任何一个部分(零件)跟消费者见面都是没有意义的。你只能尽其所能,让它成为一个哪怕不完美的终端呈现给大家,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深刻理解客户真正关心的,而不是制作人关心的内容才有意义。但不足的一点就是会非常辛苦,不像某些行业你可以聚焦在一点上爆发。

?零镜网:能谈一下你们跟福特汽车的合作吗?对你们To B业务有些什么启发??

:早些年我和他们(福特)有过一些三维动画的合作,VR到来后,我就主动告诉他们这种形式值得尝试。之后经过沟通,他们决定在车展上启用我的方案。我就用我们的悬浮平台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一套5分钟的内容。内容主要以一种比较抽象的类似钢铁侠在福特汽车里的漫游体验。结果在国际车展上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福特的展位从早上9点一直到晚上5点都在排队。后来福特又在全国30多个城市的巡展中,引入了我的这套设备。

启发就是:VR内容千万不要聚焦在虚拟驾驶上,而是在创意。我们设置的内容和驾驶相关的很较,更多是飞行或者一些抽象的概念。顾客只要觉得这个品牌传递的理念很赞,就已经成功了,而不是一味的强调跟真车去比肩的虚拟驾驶体验。

零镜网观点

通过与VR行业从业者冯博的深度交流我们发现:

  1. 首先,VR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包括技术、硬件、内容等,而且短期内体验效果无法得到改善,因此注定不会快速普及到消费端,未来将是一个长跑的过程。
  2. 其次,行业太浮躁,泡沫太多。不出半年,很多抱着一夜暴富心态涌进来的创业者和投资者都可能血本无归。而真正能活下来的必将是深耕市场,做垂直产业链整合方案的企业。
  3. 第三,单纯的卖门票的VR体验店业务很难获得长期发展,必须寻求黏性更高的运营模式和内容。“蛋椅”这种设备还是小心采购微妙。
  4. 最后,To B业务相对To C而言,顾客对VR的体验要求不是那么高。但是依然要从解决关键问题的角度去思考To B业务。此外团队保持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模式必不可少。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或者对VR行业有什么观点?欢迎与我们联系,news@49.234.21.86。

【本文由零镜网(微信号:ZeroneVR)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零镜网由多名从业超过10年的资深IT媒体人创立,为VR/AR从业者提供全产业链资源对接,分享前沿技术和应用方案,打造专业硬件评测及VR电竞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