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恶”的谷歌形象是如何一步步塌陷的?

在几番抗议后,谷歌搁置了与五角大楼的Maven项目,似乎又重新回到了“不作恶”的正轨上。对社会谷歌而言,“不作恶”原则早已从最初的非正式公司口号,变为了公司员工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人们对其的诉求。但对于企业谷歌而言,“不作恶”原则像是一把悬挂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可能因为利益而绷断。即便这次看起来最终以员工胜利而宣告结束,但逐利的谷歌可能仍会越走越远。

1999年的“不作恶”

1998年,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共同创建了谷歌。一年后,谷歌网站正式启用。也是在1999年,公司创始人提出了非正式的公司口号“The perfect search engine, do not be evil”(最完美的搜索引擎,不会作恶)。

在经过短暂的发展后,谷歌在2004年首次公开募股。创始人如此写到,“不要作恶。我们坚信,作为一个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馈—即使我们放弃一些短期收益。”这也在日后被视为是谷歌的“不作恶宣言”。

在谷歌逐步发展出的核心价值观里,其中一条便是“Do the right thing;don’t be evil”(做正确的事,不作恶)。即便谷歌以及在谷歌办公的人们相信是如此,但仍旧引发外界的争论与热议。其中相当有名的当属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乔布斯曾在2010年声称谷歌所谓“不作恶”信条完全是“扯淡”。这有十分个人的因素在其中,但谷歌真的能一贯坚守“不作恶”准则吗?

2015年的“新准则”

谷歌在2005年开始进入中国。随着谷歌进入中国,谷歌“不作恶”的理念也深入人心。直到现在,仍旧有人宁愿相信谷歌不作恶,而不愿正视事实。在2010年谷歌退出大陆时,也引发不少争论,大量人为“不作恶”的谷歌的离开而扼腕叹息。

但谷歌并未能始终如一的坚持“不作恶”理念。在2015年,谷歌将上市主体正式更名为Alphabet。谷歌再也不再是单纯的搜索公司了。与之而来的,就是新公司Alphabet向员工发行的新行为准则“做正确的事——遵守法律、行为端正,相互尊重”。不作恶准则销声匿迹。当然,原有的谷歌搜索及广告部门公司仍受“不作恶”的约束。

但Alphabet再也不再是从前的谷歌了。相较于“不作恶”的行动口号,“做正确的事”更符合Alphabet发展需要,更能招揽生意。Alphabet的股东也并不会在意谷歌是否作恶,他们更在意的是利润、回报。甚至早在规则变更前,谷歌内部就早已对“不作恶”有所非议,曾有人表示:“谢尔盖说什么是邪恶的,那便是邪恶的。”谷歌行为准则的变化不过是将已有的现实进行如实转述罢了。

2018年的“AI七原则”

但人们并未从反差中清醒过来。即便时常出现谷歌因违法收集用户数据等原因站上被告席,但因为国内厂商更为恶劣的行径,人们对此视而不见。但如今AI的发展让一切变得不太一样了。谷歌这次也因为与美国军方Maven人工智能项目而走到了“不作恶”的对立面上。

杀人无人机演示

早在今年3月,谷歌内部的抗议活动就已经声势浩大,数千谷歌员工联名要求抵制与五角大楼的这项合作。但当时谷歌云CEO表示这项合同金额只有900万美元,微乎其微。随后The Intercept却揭露出谷歌商务部分预计军用无人机人工智能收入将从最初的每年1500万美元增加到2.5亿美元,甚至此后五角大楼还向Project Maven额外增加了1亿美元拨款。

谷歌显然意识到了“不作恶”理念对自己带来的巨大影响,在今年4月底或5月初的某个时间点上,谷歌甚至将其“不作恶”的表述彻底删除。而在去年9月的时候,谷歌就曾经讨论是否披露这一事宜,并意识到可能会引发舆论灾难。Google云首席科学家李飞飞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媒体损坏Google声誉的绝佳机会。”也许正因为此,谷歌选择了隐藏,直到最终被媒体曝光。

如今,迫于谷歌员工离职、抗议,学界大牛联署反对等舆论压力,谷歌调整了自己的政策,并正式发布了使用AI的七项原则,表示不会将AI应用于“武器或其他用于直接伤害人类的产品;以及收集使用信息,以实现违反国际规范的监控的技术”等。似乎最终,“不作恶”原则将谷歌引回了正轨。

写在最后

但谷歌还是表示,仍旧会与政府和军方在诸如网络安全、培训以及征兵等领域展开AI合作。甚至,即便谷歌不将技术用于武器开发,Zdnet表示“但一旦变成开源项目,这些技术和代码就有可能用于作恶,就像其他的工具与技术一样。”而这些,显然并不在谷歌的考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