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上《时代周刊》,公关强大?那是因为你没有阅读原文

李彦宏今天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有人感慨起了“这届百度公关很强大”,直指百度通过公关让李彦宏登上了《时代周刊》。零镜网阅读原文后发现,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甚至让人感到困惑的是,百度选择性的节选和遗漏了诸多内容。

百度删节了哪些内容?

在这篇“将刊载于2018年1月29日的《时代周刊》”的Baidu’s Robin Li is Helping China Win the 21st Century(百度李彦宏帮助中国赢下21世纪)文章中,百度在官方公众号上对其进行了删节翻译,但亦可赛艇的或许正是这些被删节的部分。

1.紧随“中国孕育了全球262家科技‘独角兽’,或10亿美元级私有创业公司中的三分之一”后,百度选择性漏译了关于阿里巴巴的一段话。“阿里巴巴2014年的股票发行仍旧是史上最大IPO,融资近250亿美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务市场,几乎全球一半的交易都在这里发生,在十年前这还不到1%。大城市越来越趋近于成为无现金社会,甚至连馒头和黄包车都能够通过智能手机QR码进行支付。这与前美国副总统乔拜登所述的‘中国没有创新’相去甚远。”

或许百度并非刻意删除关于竞争对手的这段描述,在这篇对百度与李彦宏进行描述的文章中,提及其他公司或许只是影响了主题的发挥。但在移动支付领域,百度无疑是失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在使用手机进行支付时,人们会习惯性地询问支持微信还是支付宝。而不是百度的产品。百度显然无法在移动支付领域与阿里和腾讯较量。

2.选择删节,可能还与这篇文章大部分内容不合时宜有关。紧接着“每个人都说着同样的语言,大家都遵守同样的法律”这段话后,《时代周刊》表示中国在努力打造未来中存在矛盾之处,矛头直指防火墙。虽然提到这种限制并没有阻碍进步,但“对公司来说决心或随心所欲的好处是明显的”,“对于百度和李彦宏来说,问题在于他愿意走多远。”

3.关于百度与谷歌之争,大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在文章中,李彦宏表示,谷歌以政府干预作为借口,但事实上“谷歌的离开是因为百度获取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国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迅速做出判断,但“美国企业的决策不在中国发生”,“尤其是对于硅谷企业家来说,将一款产品变为两个不同的产品是令人痛苦的。”

4.文章不仅仅是在陈述百度与谷歌之争,更将美国硅谷巨头与百度放在了一起进行考量。“对于有着商业头脑的美国人来说,中国14亿人是一个诱人的前景,但障碍也是明显的。最主要的是法律法规和审核制度。”举例中再次提及了魏则西事件。但百度已经因为这件事大耗元气,即便文章提出一种更新的说法,认为百度不过是背锅而已,百度也没有将夹杂在不合时宜中的这段说辞放出。

《时代周刊》真的被公关了吗?

这已经不是中国面孔第一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如果非要和商界挂钩,或许有人还会想起香港首富李嘉诚,只不过他登上的不是亚洲版而是美国版。如今李彦宏登上《时代周刊》,媒体乐于发现其中的不同,指出这是“互联网企业家”的“第一次”。如果说真的有公关的话,国内媒体这波更像。

《时代周刊》封面以黑色加粗字体标识的“The Innovator (创新者)”被百度视为“《时代周刊》对李彦宏的定义”。但或许有人漏看了下面那段仍旧敞亮的“BaiDu Robin Li takes on the titans of Silicon Valley”,“百度李彦宏正试图对抗硅谷巨头。”

阿里、谷歌、硅谷、中国的出现,表明这篇文章试图找到一个切入的背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秀给美国硅谷企业的中国现状。这个话题显然可大可小,而此时押注AI的百度恰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从内容来看,除了那些不合时宜的内容。也很难看出《时代周刊》摒弃客观公正的写法对百度进行吹捧,以下这段百度自行翻译的内容或许能够很好地表现《时代周刊》的态度:

在百度乘坐的自动驾驶汽车旅行还算不上是一个舒适的旅程。当时代周刊(TIME)在百度园区试驾时,垃圾桶或停放的汽车等潜在的障碍经常使车辆忽然停下来。这辆车离真正上路还有一段距离——它的车顶上有一个笨拙的旋转雷达,还有一个装满旋转装置的小箱子。尽管如此,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平台 Apollo 已经被130家独立制造商所采用,这证明了百度在这一领域的成就。百度开发了语音识别软件 DuerOS,据称其识别中文的可靠性超过了人类。

“算不上”、“忽然停”、“笨拙”、“据称”,模棱两可的词语,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强大的百度公关公关出的文章。如果你还相信李彦宏登上《时代周刊》是因为“这届百度公关十分强大的话”,那么其中一个很大的缘由可能是你没有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