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泡沫会破灭,没关系!活下来的才是更好的

近日,投融资数据公司Crunchbase公布了一组数据,分析了十一年间AI初创公司的收购详情,具体分析结果主要呈现在两张图表上。由于其具备一定的代表性,零镜网对其进行了解读,以期一窥AI创企发展趋势。

AI创企收购趋势放缓

第一张图表,反应的是AI创企收购的趋势,包括了所有已知281个AI公司收购交易。横轴时间轴,统计时间跨度11年,从2007年直到2017年。纵轴为年度AI创企收购数量,从0-80。

在分析图表前,势必要对数据真实性做一番说明,Crunchbase指出,被收购的这281家公司,只是基于声称使用 AI 或机器学习作为其产品主要功能的公司。其中是否混合进了其他因素,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暂且将其视为是真实而又可靠的。

从整体趋势来看,AI创企的收购呈现攀升的趋势。你可能会指出2016-2017年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但是现在并非年末。2017年平均每月AI创企收购数量保持在9个左右,估算下来,今年AI创企收购数量有望创造新的记录。

图表中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2013年。此前,每年仅6到7个AI创企被收购。但2013年显现,这一年24个AI初创公司被收购。并且呈现出持续飙升的态势,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在2012年6月,谷歌大脑公布了一个奇特研究项目的结果(在非正式场合人们将其称为“猫实验”),这个十分有趣的结果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轰动。

也是在2012年,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在通用GPU的支持下实现重大突破,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各个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条件。

2012年之后的持续飙升,无疑是基于对人工智能前景的看好。与此同时,人们对其期望也越来越高。如今五年前对深度学习一无所知的风险资本已经不愿意投资未采用深度学习技术的AI初创企业。

虽然对AI创企的收购仍在持续,2017年有望抵达新高。但是从另外的信息来看,从2007年到2012年,AI初创公司收购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5%。从2013年到2016年,AI初创公司收购的复合增长率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49%。而2017年年底前复合增长率可能为43%。即便这次收购数量勇创新高,但是也难以掩盖其轻微放缓的态势。

用钱砸出一个AI未来

初创公司将他们的兴趣放在AI领域不足为奇。但目前这些AI创业团队是否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让那些为之投入大笔资金的风投家、投资者获取预期的退出方案以及高额的利润回报,仍然悬而未决。

对于创始人和投资者来说,只有两条路可供选择:要么上市要么被收购。但这些公司大多数羽翼未丰,上市谈何容易,被收购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张图表中,是Crunchbase根据数据整理的世界排名靠前的在大肆收购AI的企业,不出所料,这些公司赫赫有名:谷歌、苹果、微软、Salesforce、英特尔。

谷歌的AI布局展露无遗,更以其收购公司数量庞大而稳居榜首。它的收购额更是占据了前五大AI收购方总收购额的三分之一。一向被指责在AI方面缺乏创新的苹果,也开始向众多AI企业抛出橄榄枝,收购一笔接着一笔。

微软,Salesforce(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服务提供商),英特尔似乎在收购AI创企方面落后了。但事实上,科技巨头对AI布局可能远不止于图表中的收购那样简单。在收购之外,他们也有所表露:Salesforce通过其企业风险投资部门表达了对AI的兴趣。英特尔则宣布建立了AI枢纽部门以压制竞争对手。但是不清楚的却是为什么它的野心与同行相比反倒有所缓和。

受追捧的AI领域

那么在人工智能中,哪些领域又是较为热门的领域呢?原本最恰当的数据应该是来自Crunchbase调查的这281家公司,但是Crunchbase并没有公布这281家公司的详细名单。此外,受追捧也不一定表现在被收购,还有可能是获得投融资等。所以,笔者选取了近两月内广受关注的一些AI案例进行论述。

在7、8月份,AI创企被频频收购,Facebook收购了Ozlo、LogMeIn收购了Nanorep、HubSpot收购了Kemvi、百度收购了KITT.AI、谷歌收购了Halli Labs。在这些案例中,Ozlo通过人工智能语音对话助手提供服务;Nanorep通过语音助手提供自助服务解决方案;Kemvi的智能软件通过独特分类方式;实现更为精准的营销;KITT.AI提供自然语音交互技术;Halli Labs致力于解决淡水、公共安全和其它方面的基本需求。

与此同时,融资也在持续进行中,诸如医拍智能致力于AI医疗影像领域。Syte.ai将图像识别与时尚行业结合,在搜寻到时装图像时可通过AI找到类似在售产品。X.ai会议获得融资后将使其智能安排助手不再局限于邮件。商汤科技则致力于安防,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等。考拉阅读通过AI为K12提供自适应的分级阅读解决方案。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发现自然语音识别、自然语音交互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部分。基于AI的个性化推荐也显得尤为重要。此外,AI应用领域正在寻找其突破口,逐渐应用于医疗、销售、商务、安防等多个行业。

为了进一步说明AI受追捧的领域,我们选择了以微软为代表的微软加速器(连续5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孵化器)进行探析。在近日,微软加速器先后公布了微软加速器·北京第十期入选创企、微软加速器·上海第二期入选创企。由于海选时间长,微软加速器·北京入选企业更是以1.6%的通过率让人咋舌,所以入选的AI创企具备一定代表性。

在北京第10期入选名单中,我们看到7家公司正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传统行业领域创新。而AI应用领域则包括混合现实、电子合同、营销、技术推荐、票务等多个领域。

在微软加速器·上海第二期名单中,冰鉴科技运用AI实现信用评估;慧川智能运用AI研发出全球首个自动视频创作云平台;ChinaPex实现智能分析、营销、运营等;Datatist帮助企业智能决策和商业优化;互道帮助品牌零售企业实现数据化运营;一面网络驱动企业实现实时、高效、准确的商业决策;Roadstar.ai致力于无人驾驶技术。从上海入选名单来看,更为偏向AI的商业化应用领域。

整体来看,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等技术正在不断深化,并在与传统领域的结合中寻找突破口。在商业化地落地中,AI创企更倾向于面向B端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零镜观点

AI创企在尚未展现其市场认可时,大佬们的买买买能够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但是在收购趋势放缓的情形下,AI领域的泡沫可能会出现甚至被挤碎。但是这一次,我们倒是听到了不少呼声:人工智能是有泡沫的,也是会破灭的,但是留下来的那些AI企业将引领我们走向未来。我们也希望更多AI创企找到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不再一味依靠融资输血存活。只有那样,未来才会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