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镜评测室】cardboard真能变Vive?Nolo有那么神奇吗? 正式版长测体验

一个仅售800多元,却能类比HTC Vive(6888元)的神器,你不想知道它倒底如何神奇吗?这是我们长测之后的感慨……

如果只花99美元(国内售价暂定会是849元,打折时可能700多元)就能将10元钱的cardboard变成价值6888元的HTC Vive,我想没有一个VR玩家会拒绝。

在去年,你跟我说移动VR,我会毫不犹豫地想到一个只有镜片的空盒子,插上手机就能看全景视频的玩意儿。真正的VR还是能够实现定位和交互的Vive、PS VR之类……

当然,如果你跟我说移动VR能玩Vive、Rift专享的SteamVR游戏我也是相信的,因为有一个软件组合叫“Riftcat-Vridge”,能让你不那么完美地尝鲜那些坐着就能用手柄玩,不能动作交互,不太考验定位的VR游戏。

在当时,“Riftcat-Vridge”大法已经堪称逆天,而现在看来,搭配上Nolo的“Riftcat-Vridge”大法才是真正的逆天。因为之前需要6888元购买Vive才能体验到的沉浸和体感交互,现在只需要800多元就能拥有。

Nolo——官方用“世界首个适用于移动VR的全沉浸式交互产品”来形容它,其实说的简单点,就是一套能让你将任意一个普通VR盒子变成Vive、PS VR这类重设备的配件。

你没看错,是任意一个VR盒子,包括售价不到10元的cardboard纸盒!而且全套Nolo相比起Vive那一堆大块头来说,还非常小巧。让人第一眼看上去有种Nolo非常便携,易于随身带、随时玩的错觉……

之所以叫错觉,后面测试会详细说到Nolo的一些不便。但瑕不掩瑜的是,仅仅10%出头的成本,Nolo就能拥有类比Vive的本领。

Nolo开箱图赏

它是如何做到类比Vive的?我想这只有Nolo的开发制造商凌宇智控才真正清楚。而我们在此要向大家展示的是Nolo会以什么形式向大家呈现这一切……

Nolo采用单基站定位形式,配有光学和超声波系统,基站内置电池。
交互手柄实现了动作捕捉,手柄的按键布局和功能设计都类比Vive只是手柄整体小了一大圈。注意侧面的抓握件,在产品DEMO阶段还没有,正式版是齐全了,在按键上比Vive只多不少,多了个配对键。
Nolo系统的定位范围是100度角度,5.3米距离的扇形空间。延迟最大在20ms内,刷新率只有60Hz,精度宣称小于2mm。

从规格上来看Nolo的最大问题在定位延迟和精度上,20ms的延迟决定了它的屏幕刷新率只有60Hz,这相比当前大多数头显厂商的产品都超过90Hz来说,算是个明显短板。而2mm的精度,看起来足够小,但有时候实际体验却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某些游戏应用对精度是很挑剔的,这也是我们后面要重点说的地方。当然,在介绍体验感之前,请允许我先吐槽下糟糕的初始化体验……

初次体验让人“生无可恋”?

就安装问题来说,我们原本是不打算单独讲的。毕竟难如Vive,也没有难住广大国内爱好者。(倒是老外宁愿额外付费,也需要HTC提供上门安装调试服务,手残啊……),然而这货的初始化复杂程度竟然远比Vive还逆天。准确来说并不是难,而是不确定因素太多。

第一次安装调试Nolo的过程让某位媒体同行宣称“生无可恋”。对时常把玩各种新玩意,甚至复杂的半成品测试件的零镜网老司机们来说,自然没把这位同行的感慨放在心上,能难到哪里去?

果不其然,Nolo的初装过程步骤虽然多了一些,但是难度并不大,都是些简单的操作和软件安装、连接。只是其中Riftcat-Vridge需要“科学上网”,略微麻烦而已(为此,我们已经将安装需要使用的软件打包分享到了网盘,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取)。

Step1:下载和安装软件

这个部分需要注意,除了PC上必需的SteamVR外,你一共还需要安装至少3个软件。
1.是PC端的Nolo驱动;
2.PC端的Riftcat软件
3.手机端的Vridge应用(如果是GearVR用户,需要安装VridgeforGearVR版)

PC端必需3件套

其中最麻烦的是手机上的Vridge,需要Google play,需要“科学的上网方式”。(没关系我们的打包中有该apk)

Step2:启动Nolo基站、连接头盔定位器

开启基站很简单,也不需要额外线材,供电线都不需要,Nolo基站自带电池,官方称能续航约4小时。在我们断断续续的体验中,一天没有充电(间断使用约2小时),它也挺过来了,指示灯并没有亮红。

你首先要将定位器安放到你选定的眼镜盒子上,设备并没有太多限制,纸质cardboard和常见的移动VR头盔都可以。官方还特意设计不同安装方式的支架,以匹配各种不同的盒子。
Nolo基站放在桌上就好,有条件的给个三脚架与肩膀同高更出色。
在SteamVR模式中,头显和手机都需要和PC通过USB联通,数据交流和取电。
Nolo的4米线,连PC端是两个标准的USB,连接手机端则准备了micro USB和Type-C转接头。

头盔定位器会通过USB接口和PC相连,能从PC取电,续航不是问题。真正需要注意续航的是手柄,在我们的体验中,1%的电量经不住1分钟的考验……。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把玩几天后,我觉得真正的重点是你需要一台能坚持长时间运行不会过热卡顿的手机。

Step3:“Riftcat-Vridge”大法的设置

这是让PC渲染的内容,传送到手机上的关键。需要注意,软件开启后需要根据你使用的手机设置对应的参数,比如屏幕的分辨率,一般是1080p。如果你的手机是2K甚至更高的产品,那么在屏幕精细度上你并不输Vive等重设备。
1.Cardboard用户:PC端运行RiftCat软件,手机端运行VRidge,手机端打开USB网络共享(很关键,否则投屏要出问题)。如果是体验,那么在RiftCat设置中将Tracking option选择Freetrack orientation and positon。如果想长期使用,还得解锁RiftCat软件,否则10分钟被弹出一次是很不爽的。

手机端需要打开USB网络共享,这是“Riftcat-Vridge”大法通过线缆输画面的关键。
另外你需要注意,要根据手机屏幕尺寸合理调节Vridge的焦距,否则你看到的画面将会有重影。

2.Gear VR用户:PC端运行RiftCat软件,手机端运行Vridge for Gear VR,保证手机与PC在同一局域网环境下,不需要手机与PC连接,可以无线投屏。理论上没有有线传输稳定,延迟也更高。至于真实表现,由于手上暂时没有Gear VR设备,没能实测。

Step4:环境配置然后开玩

1.运行NOLO driver for windows,在任务栏小图标右键,RiftCat/Trinus选项中,根据不同的头盔选择Cardboard/GearVR模式。

2.分别单击两个NOLO手柄的System键开机。带上头盔,面向Nolo基站方向双击任意手柄System键标定手柄与头部姿态。
3.将VR头盔放置于定位范围内水平地面,单击头盔定位器上的配对键自动完成SteamVR房间设置。

理论上,剩下的事情就是挑一个游戏开始high了。然后,你以为事情真就这么顺利的结束了?图样图森破!真正的难点在于这货对PC和软件环境的兼容性比较挑剔,你很可能卡在一个莫名其妙的步骤过不去,搞不好你需要重新装一次系统或者换台PC……真的很容易让人抓狂!比如零镜网的这次评测过程就是一波几折。

BUG出现,手柄在驱动中已经存在了,但是SteamVR识别不了。

按以上步骤无差错地完成了安装,然而在SteamVR软件中,显示手柄无法正常被识别。折腾一阵,在凌宇智控技术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学习了配对,替换、补充和修正了软件的安装,依旧未能解决问题。

最后只能专家亲自上马全程操控,忙乎一上午,修改多处配置文件,调整多项参数和软件设置才终于正常识别了手柄。

坦白说,我希望这是个例,要是安装调试遇到这么复杂的概率很高的话,那Nolo的易用性简直了……好奇心驱使我更换了一台PC测试,依旧是Windows 10系统,性能相差无几(只不过一个是3代i7一个实6代i7),但更换电脑后一切又都是那么顺利,简直让我觉得之前测试的是一台假Nolo!

好了糟心事就说到这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Nolo是怎么化腐朽(盒子)为神奇(Vive)的。

真的化腐朽为神奇!我用cardboard玩转了Steam VR

在正确配置和安装好硬件之后,我启动了SteamVR模式,此时系统会自动跳转打开相关资源,包括Viveport。然后SteamVR软件也会识别和适配上你的定位和手柄装置,整体操作和界面图标、质感跟Vive是一模一样的。尤其是平台欢迎界面,直接出现的就是Vive的经典“太空看地球”场景。

然后熟悉的操作方式,翻选游戏资源……这个过程我的感觉就跟在用Vive一样。直到我选择了一个自己常玩的射箭游戏,我才感受到了两者之间的差别。


Nolo的官方参数定位精度是2mm级别的,在数据上就和Vive的0.3mm有量级上的差距。实际体验中,我发现在对操控要求非常精确的射击类游戏中,这个差距会被放大。因为射击体验存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问题,所以Nolo的体验是比较糟糕的。

再加上Nolo的刷新率限制在了60Hz,在很激烈的战斗中,频繁的移动视线角度,会带来比较明显的画面轻微抖动。虽说游戏性影响不大,但在抖动和瞄不准的叠加Debuff面前,Nolo的体验真的不敢恭维。


当然,在将游戏换为过山车、解密、社交和探险之类的游戏后,你又会发现Nolo的2mm精度其实在很多时候足够用了。在这部分应用中,它完全能取代Vive,降低大家的使用成本。尤其是你本来就有品质不错的手机的话(比如超高分辨率等),你还能享受到比Vive更好的画质体验……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一开始使用的测试配件就是廉价的纸盒cardboard,然而在调试阶段就放弃了,并最终使用了灵境小白这类常见的VR眼镜盒子。这并不是说纸质cardboard不能带给你完整的体验,问题不在功能上,而在舒适度上。纸质盒子难以兼顾光密性、人体工程学等设计,多带一会鼻梁生疼有没有?

其实当前的VR盒子已经很成熟,深圳上千万的出货量也拉低了成本,随便入手一个体验都会不差。

单机站360度定位?这个其实可以有

至于你关心的360定位,Nolo的说法比较含糊,并没有明确表示可以支持,也没有完全就否认。其实从原理上我们就能看出,无论激光、红外还是超声波,都不易于实现信号的“转弯”,单基站实现360度全维定位和动作捕捉显然不现实。

这恐怕也是官方为Nolo设计了一个快捷转向功能的初衷,在遇到需要转身的场景时,双击system键可以让视角快速转变180度。在我们的体验中,这个功能优化得很不错,至少对我这种对“前庭视觉不匹配”极为敏感的人,也没有因使用这个功能而感觉到恶心,想吐。

当然,这并不代表你也不会出现不适(想搞清楚晕和吐的原理,欢迎查阅我们早前的一篇文章……)。所以我们要告诉你一个官方不会告诉你的解决方案,一个使用单基站就能实现360度定位和动作捕捉的搭建方案。

其实原理很简单,Nolo光塔的定位范围是FOV 100度,那么我们就利用定位设备的扇形定位发散角,将光塔安装在头顶上方,就能实现大约20平米空间内的全覆盖。这个方式唯一的弊端在于更容易让画面出现错乱,比如对准前方的枪口就突然朝下了。

有时会出现枪口本来朝上,但突然朝下来的BUG。

然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Nolo模拟的空间设置中,只能比较良好地适应地面高度。而游戏范围是没有过界网格提示的,指不定下一步你就撞墙了……

唯一的移动端体感交互套件!解决了移动VR游戏的刚需

接下来是抛开复杂设定和PC负担的移动VR体验,坦白说,我觉得这才是Nolo的主场。

移动VR模式在设置上就很简单了,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手机上下载好Nolo移动应用,然后用OTG线将头部定位器和手机连接,之后打开基站拿上手柄就能开始high。


当在虚拟的世界中,通过手柄交互,操作堆砌的方块玩上空间版俄罗斯方块后,我已经感受到了移动市场潜在的巨大机会,真的太方便,而且足够沉浸。更重要的是成本(不需要额外PC)和设置难度都很低,上手快啊。

如果以前做手游的小伙伴能快速让移动VR游戏爆发,那么大家都应该需要一套类似Nolo这样的外设。

高温让手机屏幕说花就花。

当然,在面对手机游戏也曾遇到过的老大难问题上,Nolo也是没有办法的。只要游戏时间稍长,手机的发热量是非常惊人的。尤其是面对VR这种渲染压力大,还需要调动各种传感器的应用,机器负载很严重。高负载快速拉高温度,随后就是逼迫主控降频,然后游戏卡顿或者屏幕花屏……

我只能说对行业通病,凌宇智控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只能通过硬件的不断迭代来逐步优化。真正能在各方面都表现完美的VR手机也许很快会到来,但短时间内价格又会成为阻扰消费者的难题。

至于内容方面,真的只能依靠行业整体发力了。凌宇智控提供了很多针对开发者的帮助,包括通过他们的SDK移植游戏等等。但是行业整体应用不够丰富,Nolo也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零镜点评:
当前优秀的VR应用体验主要还是在PC端,Nolo曲线救国变相降低了PC VR的体验成本!这恐怕就是Nolo当前的最大卖点。

然而一台性能出色的PC依旧是我们绕不开的成本,至于手机,我想当前没有哪个玩家没有一台性能还不错的智能手机,满足Nolo的需求应该不成问题,算不上额外的成本。从这个角度讲,800多元的Nolo多数时候能端了6888元Vive的饭碗儿。

但问题是,VR的C端市场还没打开,Vive的市场当前本来就不高。Nolo还肩负进一步普及VR体验的使命。尤其是移动端VR市场,用户对交互方案的需求度其实是很高的,Nolo显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只不过当前行业处于快速迭代期,技术在迭代,硬件也在迭代。在可以预期的不远未来,一体机,尤其是集成inside-out,6自由度的一体机和轻量化VR头显将会更多地面世。届时,移动VR的定位将不再是个问题,交互才是最大价值。

Nolo能否契合这部分需求?是否会被封闭的环境排除在配件准入门槛之外?这些都是未知数,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期待像Nolo这样设备更丰富。以低成本为基础,解决XR应用中的人机交互问题,这种硬件是推动整个行业普及和发展的关键。而且我们也相信,随着传感器和控件技术的迭代,Nolo及其后继产品会越来越成熟,精度和参数的提高将最终提高综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