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VR+教育,为何别人估值50亿而你只能卖出5000块?

有多少人错将VR当成了教育改革的“美图秀秀”?VR的真正价值并不是美化现有教材,而这一点又有多少创业者能提前看透?坑你踩了还是正在踩,如何出坑?

作为实用为先的进步主义教育派的代表人物,约翰·杜威早在100多年前就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即生活,生活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老师。”

近代美国著名的进步主义教育家 约翰·杜威

将大师的话翻译成大白话,大概可以理解为: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教育渠道,并不是课本之类的东西。课本里面的知识都是二手的,你不能亲自体验发现新大陆的喜悦、征服第一高峰的豪迈……总结起来,你可以认为实践才能出真知。
然而,现实的难题在于人的出身环境、出身时间、学历、经历、信仰和见识等等要素的变量实在太大,人的思维局限在这些变量组成的抉择中,这决定了他看待问题的高度和广度,也决定了他想要怎么生活,能够实践什么!


最终的情况是大多数人没有勇气和机会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就更别提其他实践了。生活日复一日的重复,就算某日突然因看书、看电影等文化作品感受到了思想上的冲击,也会限于物质能力的天花板,让很多想法都仅仅只停留在“想法”阶段。

而VR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打破时间、空间、经验、信仰等各种天花板的机会,VR带来的沉浸感是以往任何技术手段都难以复制的优势。跳出当前生活,感受不同时间和空间别样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所以我们一度认为,VR之于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帮助大家模拟别样生活,获取“一手”知识。

VR+教育的现状:伪需求的坑极多

然而在VR迎着巨大风口的去年,也许有团队看到VR+教育的机会,但并没有太多团队注意到VR+教育的颠覆性价值。甚至在高盛的9大VR细分领域预测榜单中,教育的软、硬件营收规模在未来都将是持续垫底的。

高盛针对VR的9大接口行业,做了标准预期模式下的软件(应用)营收规模预测。

反而是资本冷静后,VR行业在寒冬中寻找出路时,有更多团队看到VR+“传统行业”的价值,而教育市场作为传统行业中的一环,在国内的消费潜力和潜在用户数量是不可低估的。相比国外来说,创业者涌入这个细分领域的机会可能更大。当然,前提是你没有重蹈前辈覆辙,少踩雷!

在TrustEd上,作为在职教师兼博客作者的Matthew Lynch曾说过:“当学校没有资金来建大量实验室的时候,VR就可以发挥作用了。”而这句话,显然成功误导了不少创业者……

用VR学开挖掘机,用VR学人体结构,用VR做虚拟实验,用VR看公开课。这些应用快速在VR创业圈中发酵,你不能说这些创新是毫无价值的,但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多数所谓的创新都是伪需求。


试想,在有大量挖掘机的技术人员培训学校,为什么不上机器实际操作,而要带个眼镜、弄一大堆控制外设,额外占用一个不小的专用空间来“模拟”?这是不是在浪费应有的“挖机”教育资源,而且降低学习实际操作的效率呢?

Lynch的前提是假设“学校没有资金来建立真正的实验室,购买用于实践的教学用具”。然而这个假设在国内普遍财大气粗的教育机构面前,有多少时候成立?而且购买VR设备的开支,在对比某些实验设备的采购成本中,反而显得更不划算。那么教育机构又凭什么要花更多钱来买个“假”实验设备?

国内向来比较喜欢“借鉴”国外创业者的思路和发展方向,所以目前我们看到为了展示而展示,为了创新而创新的VR+教育内容居多。那么作为最终端的学生买账吗?


“我们很早就尝试了VR+教育的化学仿真实验,当时还受到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关注。然而当前这种简单地把过去教育方式的旧酒,装在VR这个新酒瓶子里别说颠覆传统教学了,就连获得学生的认同都非常困难!” 在北京某中学化学老师的眼中,当前的VR+教育软、硬件显然难以让师生满意。

问题在哪? 在我们看来这就是典型的跨行创新中最容易犯的“不专业”错误。在教育工作者眼中,无论是粉笔、投影课件、计算机还是VR,都只是传授、传递知识的工具。如何利用工具来改变以往的传授模式,进而提高效率才是关键。


将当前的课本内容变得更漂亮,甚至震撼,在短期内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但是并不能持续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开发人员通常不是教育工作者,并不知道真正的重难点在哪,如何设计才有助于提高传授效率。最终的结果显然是新鲜期一过,师生就不想再尝试……

如何出坑?用好“同理心”!

和绝大多数创业相比,斯坦福大学对教育的理解更深刻,斯坦福大学的虚拟现实与人类交互实验室(VHIL)对VR的理解同样深刻。而他们的研究成果显示,心理学上的“同理心”才是VR教育创新的突破口。


同理心(Empathy),可以简单理解为“换位思考”。当代社会中的大量矛盾,例如环保、腐败、还有歧视,根源在于我们没有办法像动画《你的名字》中那样去和另外一个人去交换身体和视角,交换人生体验。

而VHIL利用VR做了一系列心理学实验,其中一个实验邀请一批大学生志愿者们戴着VR设备体验人类在亚马逊丛林的滥砍滥伐,实验结束后,在志愿者面前打翻一杯水,结果参加了实验的人,擦桌子时比普通人用的卫生纸少。看起来,体验了虚拟伐木,志愿者们更知道要保护环境了。很显然,这种“生活经历”带给大家的教育效果是相当显著和深刻的。

而这样的方式可以很轻松借鉴到更多教育细分中,“体验+反思”的模式,赋予了VR+教育巨大的机会,去完全颠覆过去学校里“说教+服从”式的应试填鸭方式。


VR教育的价值不是让学生见到3D版的孔子在讲《论语》,它的价值是让学生“成为孔子”,感受他的人生,然后自己得出自己心目中的《论语》。

零镜点评:

在我们看来,投资人有时候也是盲目的,在VR+教育领域摸索的团队应该冷静且坚持挖掘VR的深度价值。拿教育来讲,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永远都不如让学生自己摔跟头。但失败的成本却又往往太高,学生等摔完跟头,半辈子或许已经过去了。

所以VR并不是只能将当前说教内容变得更真实,更漂亮。而是要想办法为年轻人创造一个“月光宝盒”,为他们提供无数次ctrl+z的重来机会。创造“如果当初我这样选择了,会不会是另一种未来”的探索可能,提供类似后悔药这样大家都希望获得的人生至宝。


如果你的团队正在做的事情,是借助VR让每一个年轻人都有可能突破年龄、文化、学历、阅历、环境这些无形天花板的限制,那么恭喜你,你应该正走在一条正确的奋斗道路上!资本也许明天就会敲开你的大门……

期待VR+教育的创新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结合媒体平台的整合优势,帮助你实现更快的传播、更精准的对接。

编辑 | 翌城

微信 |?kale0615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投稿、交流、转载请联系:news@49.234.21.86

活动、商务合作请联系:adv@49.234.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