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为AI添加情商,为什么华为、阿里是不同的套路?

在近日召开的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表示正在开发更具情感互动性的AI。在稍晚召开的UCAN大会上,阿里巴巴人机自然交互实验室也推出了一款引入了“情感计算”能力的AI。虽然双方都在为AI增加情商,但华为、阿里“懂情感”的AI的设计却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套路。

华为用“情感互动”AI驻留C端

虽然华为是屈指可数的通讯设备厂商,但在大部分人眼中,华为只不过是一个手机品牌。更有人将华为的客户直接与其手机用户等同起来。即便事实并非如此,但华为手机业务在整体业务中仍旧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针对智能手机,华为早于2013年就在中国市场推出了语音助理。去年9月,华为更是发布了其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并在10月正式发布搭载麒麟970的芯片Mate10。AI日益成为华为手机中越来越重要的功能。

也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华为智慧工程部部长张宝峰透露,华为正在开发更具情感互动性的AI。毫无疑问,华为试图通过创建这样的语音“伴侣”满足用户情感需求,进而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其AI助手。这样无疑将积累更多数据并驻留更多用户,因为数据迁移到其他平台是需要成本的,用户可能需要重新训练出熟悉自己个人习惯的人工智能。

阿里用“懂情感”AI助B端获客

在华为以C端为主要对象,并从C端出发进行思考的时候,阿里巴巴走上的却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虽然阿里巴巴的此次发布的人工智能Aliwood最终指向的是C端,但它从一开始就是阿里巴巴为B端用户打造的获客工具。

或许人们还没有忘记去年双十一阿里展示的人工智能产品“鲁班”,它以其每秒8000张的海报设计引发了“设计师”是否即将失业的争论。在今年的UCAN大会上,阿里将“鲁班”升级为了“鹿班”,并将于5月将其核心功能开放。而这次打造的“懂情感”的短视频AI工具Aliwood几乎与“鲁班”的设计思路一脉相承。

由于意识到线上商品“有音乐和视频展示,分享率会增加40%左右,销售量也会提升大概18%左右”,以及“淘宝有数十亿计的商品,90%都是图片+文字”的现状,为了解决“商家做视频费用高”的难题,阿里推出了Aliwood。阿里从规模化的海报设计,走向了规模化的短视频设计。

与常见视频区别在于,阿里通过Aliwood中的强大的“情感计算”能力,将正向情绪延伸的合适音乐合成在视频中。通过确认合适音乐,再组织短视频素材或者先组织视频素材再匹配音乐的方式进行短视频内容的生成展示。显然,阿里试图满足的仍然是B端用户的需求。C端用户只是在此过程中能够更为有效的利用自己时间,并被种草。

为什么华为、阿里都开始为AI增加情商了?

如果说去年最火的人工智能落地产品是什么,很多人可能都会不约而同地表示:智能音箱。但被问及对智能音箱的评价时,很多人可能都会异口同声地表示:人工智障。即便是巨头科技厂商苹果的HomePod产品,也不免在同类产品中处于智商垫底的尴尬局面中。

聪明如Google Home、亚马逊Echo、微软Cortana,它们也不过只是在理解用户的命令并提供响应。却无法理解和回应用户情绪状态。当处于愤怒的情绪时,播放刺激的音乐,效果有多糟糕可想而知。也难怪华为会认为,“第一步是赋予你的助理高的智商,下一步是给它高的情商。”

华为正在打造的可能就是一款基于情绪的AI软件,能够通过新增的情感感知功能使得虚拟助理具备分析人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行为模式,并得到数据点,进而判断情绪状态。这似乎透露出的是相当的自信:设备欠缺的是情商。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自然交互实验室,也在试图“重点探讨设计、体验、审美等下一代人际交互研究,让机器懂得人类的‘情感’”。Aliwood则是通过给音乐建立情感模型,将其细分为“高唤起度” 和 “低唤起度”以及“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进而优先选择“高唤起度”和“正向情绪”的音乐作为视频的音频。

但阿里巴巴的尝试显然不止于此。阿里巴巴的自然交互实验室试图做到的,是将“人类性能相关的研究变成可计算的算法,改善人机交互关系。”不管是华为、阿里,在当下似乎都有几分提前布局的意味。

写在最后

“第一步是赋予你的助理高的智商,下一步是给它高的情商”似乎并没有问题。但在为AI加入情商的前提“助理有着高的智商”普遍存疑的情况下,诞生出来的AI助手效果如何,可能还要拭目以待。毫无疑问,这多少有几分未来的意味。或许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这些AI工具才会真正的成为AI,而不是人工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