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了多事之“春”的谷歌,问题真的出在算法吗?

众多品牌厂商借助3月召开自己的产品发布会,大有欣欣向荣之势。谷歌却在3月迎来了“倒春寒”,一次又一次备受争议,并陷入舆论漩涡。这些事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当属各大品牌厂商纷纷撤下YouTube上投放的广告。谷歌在道歉之时,也不忘甩锅,声称问题在于算法。然而事实果真如此?

急于撇清关系的品牌厂商

事情起因于《泰晤士报》所做的研究,调查发现包括英国政府和部分私营公司资助的广告出现在了支持恐怖组织视频的开头。例如,在哈尼夫·奎雷什(Hanif Qureshi)的视频开头会出现Verizon的广告,但是据说奎雷什宣扬的仇恨情绪导致了巴基斯坦一位政治家遭到谋杀。谷歌的运行机制是与上传视频的用户分享广告收入,出现在视频开头的广告主相当于变相为视频上传者提供了资助,而为极端组织成员提供资助,显然对广告主形象大为不利。

在《泰晤士报》爆出相关消息后,各大公司纷纷展开了自查,自查结果令各大公司炸开了锅。与此同时,《卫报》也号召抵制谷歌。英国最为主流的两大报纸瞬间将谷歌卷入了舆论漩涡。为避免形象受损,上至美国政府,下至美国AT&T公司纷纷从Youtube上撤下了广告。截止目前,包括美国最大的固网电话供应商AT&T、美国最大的无线电通信公司Verizon、百事等在内的超过250多家品牌商撤销了与谷歌签订的广告合作协议。

据Nomura Instinet分析师估计,谷歌营收损失可能会达到7.5亿美元。根据此前数据,Nomura预测谷歌2017年总收入将达730亿美元,7.5亿美元对于谷歌来说算不得什么。但YouTube虽然在发展新的付费视频订阅业务,但面临巨大竞争,要实现盈利仍需时间,主要盈利还是来自于广告的投放。而YouTube目前也尚未实现盈利。7.5亿美元的广告费用凭空蒸发,对于YouTube来说重创不可谓不轻。

应对此次危机,谷歌方面已做出道歉。同时表示正在调整政策,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并将加速审查可能引发争议的视频,通过给广告主更多的自主权来决定广告出现的位置。谷歌首席商务官菲利普·辛德勒则在声明中说到,“虽说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系统,但我们相信这些措施将会进一步保护广告主的品牌不受影响。”言下之意不甚明显。系统承担主要责任,而广告位置出现的失误则要归咎于算法。

成也“算法”,败也“算法”

成立于2005年的YouTube,在2016年11月被谷歌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YouTube。在逐步发展中,更是被默认为视频存储仓库。而其发展中,算法可以说是发挥了不少作用。在2013年,YouTube更是因为推荐算法获得了技术与工程艾美奖。

YouTube在拥有大量用户资源时,也意味着拥有大量的数据,能够对数据分析做出更好的推荐。通过分析相似用户视频观看记录,它能向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视频内容。而这项工作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到年底之时收效就已相当明显,推荐算法为YouTube每天增加数十万个小时的观看时长。而在2013年获得艾美奖之时,这个数据已经变为了数百万小时。算法解决内容推荐问题,此后也使得其渐渐扮演起了内容分发和分享平台的角色。

获艾美奖

而此次使得YouTube陷入舆论漩涡的则是其广告推荐算法出了问题。在传统时代,广告商能够在指定的正确的位置投放广告。但是进入数字时代后,大多数广告商并不清楚其在线广告投放的位置。投放模式程式化了,由算法确定投放位置,让合适的信息以最便宜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受众面前。

但是此次的广告投放,显然并没有投放在正确的位置,算法成为了该为此次事件负责的对象。纷纷撤离的品牌厂商则在证实着谷歌此次的失误有多么巨大。智囊机构Demos研究人员则表示,“这对于YouTube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次是它第一次不仅形象上受损,收入上也有损失的事件。”

隐藏其后的矛盾

1.内容管理与算法

谷歌针对该次事件,及时表态,并为广告商提供了“品牌安全”控制,允许他们自行挑选视频类型,以便同基于关键词的搜索进行匹配。但是每分钟YouTube就会有长达400小时的视频上传,对这些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无疑将显得十分困难。单纯将错误归因于算法,这个错误无疑还可弥补,但是隐藏其后的其实是一组矛盾:内容管理与算法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3月20日,谷歌被爆出在限制模式中隐藏LGBTQ用户相关视频,也引起了舆论的讨伐。谷歌认为此举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但是LGBTQ用户却感到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谷歌的过滤算法也在此处躺枪。随后谷歌为此举致歉。

而此次广告投放的问题虽然在于算法,但其实更大的问题在于平台内容的管理。如何有效的管控这些内容,将其全部删除?如何从每分钟上传的400小时的视频中找到这些内容都是YouTube需要面对的难题。而算法显然无法去满足这些需求。甚至在谷歌开始加速对视频内容管理的过程中,一些无辜者纷纷表示躺枪:《真实女性 真实故事》的栏目制作者Uziel表示,该节目旨在让女性直面镜头讲述曾经遭受性虐待的事实,对公众无害。但却由于视频的“敏感性”不再获得广告。

2.科技公司与广告公司

此外,另一重矛盾在于谷歌等科技公司正在抢夺传统广告公司的市场。Facebook和谷歌大约占据了90%的在线市场份额,而其他的却只占到10%的市场份额。广告行业与科技公司的关系也正日益恶化,从此前的伙伴关系变为了竞争关系。

广告商对于当前的抵制都有幸灾乐祸之嫌。企图以此给科技公司施加压力,从而获得更多的谈判资本,以及更多的有利条件。早在3月初,就有大量客户对谷歌又当队员又当裁判的行为感到不满——他们希望知道广告是否按计划展示,以及人们是否真正看到了广告。谷歌对此虽有所表示,但实则强硬。现在广告商们抓住了更多机会去获得独立验证数据。

此外,由于谷歌方面广告商的撤离与审查力度的加大,Youtube视频的创作者也沸反盈天,控诉自己的收益已经无法获得保障。对于谷歌来说,3月势必是个难熬的月份。但是4月一定会好起来吗?如果科技公司不能为内容肩负起责任,Facebook的假新闻事件,谷歌的极端言论视频事件会成为他们身上一个又一个的污点。公众是利益的追逐者,但也希望和需要科技公司肩负起他们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