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当自强!中兴被禁,直指“缺芯”软肋

今天早上,中兴通讯发布声明表示“已获悉美国商务部对公司激活拒绝令。公司正在全面评估此事件对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各方面积极沟通及应对”。与此同时,中兴停牌。而我们在探究其根因的时候,也不得不意识到目前中国的“缺芯”软肋。

为什么美国要对中兴实施禁运?

彭博社援引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的高级官员声称,“针对中兴通讯的决定和贸易争端无关,只是一项调查结果之一。”只不过事不凑巧,公布时间恰好让人以为是和贸易争端相关。这个说法试图让整个事件跳脱出大背景,但可能没多少人会选择相信。假设真的无关,那么这项调查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可能需要把时间调回到2016年3月,因为“违法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禁令,中兴被美国实施出口限制”。在当年6月、8月、11月,美国商务部三次延长中兴临时出口许可,暂缓执行出口禁令。2017年3月,中兴最终选择了向美国一家联邦法院认罪,承认其违反美国对伊朗制裁措施,并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协议。

在和解协议中,中兴除了支付892,360,064美元的刑事和民事罚金外,还面临一项暂缓的给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的3亿美金罚金。当时约定,这笔3亿美金最终是否支付,“取决于未来七年公司对协议的遵守并继续接受独立的合规监管和审计。”

在2016年3月被出口限制后,中兴在同年4月更换了新的CEO,并对高层管理团队进行了重大调整、设立了新的合规管理委员会、重组法律及合规管理部、并任命美国律师为首席出口合规官等。可以说为了解除禁令中兴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是随着一声令下,这一努力似乎白费了。美方的理由是,根据当时的和解协议,中兴本应对4名高管开除、对其余35人进行处罚。但是如今调查被发现,中兴除了解雇4名高管外,并未落实35人的处罚:甚至奖金照常发放。这在美方看来,不可饶恕,美国企业被禁止向中兴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禁令时长为期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

警醒:“缺芯”软肋

为什么美国这条禁令影响如此之大?华为在此前一份PPT中将E公司(爱立信)、N+A公司(诺基亚+阿尔卡特)、Z公司作为了竞争对手,并指出其“行业领先者”的地位。可以看到,虽然中兴通讯发展缓慢,但在这一市场仍举足轻重。而2017年,中兴占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约10%的市场份额,在中国电信设备市场更是有着约30%的市场份额。

中兴的主营业务包括基站、光通信及手机。美国禁令让中兴诚惶诚恐,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兴在几大应用领域均存在芯片自给率不足的问题。目前其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大部分光器件均来自美国,一旦美国切断对其元器件的提供,中兴将面临来自订单的双重压力:旧订单无法完成、新订单无法获取。

那么有没有可替代的芯片呢?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的中兴,也在小范围的试验相应的芯片。但整个事件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则是其基站芯片自给率几乎为零。中兴虽然在努力,但“基站芯片的成熟度和高可靠性和消费级芯片不可同日而语,从开始试用到批量使用起码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在通信领域,错过两年时间,也许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

但这并不独独是中兴的问题。中兴的受挫,多少有种杀鸡儆猴的意味。美国厂商在高性能模拟器件(包括射频器件)、FPGA、EDA工具等领域具备的优势,使得其断供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也难怪,人们开始纷纷意识到,要大规模替代进口芯片,就需要走出PPT,走到每一个产业细节中去。国产当自强,不然,“缺芯”的软肋只会一直成为软肋。